又是一年春来到,春回大地,柳莺花燕。
3月17日上午,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科技公司”)“同仁堂日”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1723年(清雍正元年)农历二月十八日,清雍正帝批准同仁堂供清宫所用药料,开启了同仁堂188年为清宫供御药的独特经历。2024年,同仁堂集团将每年农历二月十八日设为“同仁堂日”。在这一天,同仁堂集团全系统重温发展历程、悠久文化,同时举办形式各样的“同仁堂开放日”活动。今年的“同仁堂日”,同仁堂科技公司精心设计、认真准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当天展开。
唱堂歌、诵堂赋
体味制药初心
“摇虎撑,走街巷,行医坐堂,利民安邦......”伴随着韵味十足的旋律响起,全体参会人员起立,合唱凝聚着“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精神内涵的同仁堂堂歌——《同修仁德》。此刻,大屏幕上开始播放着企业最新拍摄的、全面反映干部职工在“提质增效年”,确保“开门红”主题的MV。
接下来,同仁堂阿胶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刘立春、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孔令君师傅领诵《同仁堂赋》。“同仁有堂,京华首创。康熙八年,开业申纲......”两位非遗传承人铿锵有力地领诵,全场整齐有力的合诵,浓缩了同仁堂350余年风雨兼程历史,充分展现了同仁堂的价值理念和不懈追求,将全场氛围推向顶峰。
中医药文化传播+“非遗”项目
亮出同仁堂底蕴
提起“同仁堂日”,“传承”二字显得更外夺目。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科技公司在传承方面的各项工作和特色更是亮点频出。
在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过程中,科技公司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且卓有成效的活动。在现场还向大家介绍了同仁堂科技公司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情况。
进入新时代,科技公司在传承中创新,先后成立了以11名“非遗”传承人为领办人的首席技师工作室。这些工作室充分发挥标杆引领作用,带动团队成长,攻克诸多难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活动现场,“非遗”项目的展示精彩纷呈——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科技公司精工药匠孔令君和徒弟杜宗儒为大家进行了操作演示和工序讲解;市级“非遗”项目西黄丸技艺传承人、全国三八红旗手李宁师傅的徒弟、亦庄分厂金汉臣师傅和王鑫磊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泛丸技艺表演;东城区级“非遗”项目同仁堂阿胶传统制作工艺传承人刘立春现场熬胶,精湛技艺引来阵阵掌声。现场还带来了同仁堂古法合香的手工制作展示与讲解。
每一项技艺的背后,是同仁堂人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以及对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念。当同仁堂不断探索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生活方式相结合时,古老的技艺便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主会场、分会场连线
精彩共同分享
今年,同仁堂科技公司在全系统工业、商业、京内外控股子公司的26家单位也分别设立了分会场。
在现场,各分会场的画面在主会场的大屏上逐一呈现,科技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在这一刻共同分享同仁堂日带来的喜悦与荣耀。
连线过程中,各分会场代表纷纷介绍了本单位在同仁堂日这天推出的各项活动,展现了企业的发展亮点、凝聚力、创新能力和未来愿景。
在活动最后,大家纷纷参与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感受蜜丸、泛丸、阿胶、香产品制作及智能护肤的体验,在南三环药店门店内,还举办了大健康筛查仪体验活动。在活动现场,还展示了科技公司大健康产品、麦尔海公司产品、广告公司香产品及其他子公司产品。